歷史文章列表

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請民眾前往流行地區做好防蚊措施

2024-07-12 17:15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12)日公布國內今(2024)年首例境外移入茲卡病毒感染症確定病例,為北部20多歲外國籍男性,6月27日自菲律賓入境時因發燒、肌肉酸痛等症狀由桃園機場檢疫站採檢送驗,後經7月9日二次採檢,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目前個案及同住者均無症狀;地方衛生單位已針對個案活動地進行環境孳生源清除及員工健康監測,並給予個案及接觸者衛教,後續將持續進行社區監測至8月2日。 疾管署說明,我國自2016年迄今共確診30例茲卡病毒感染症病例,均為境外移入,感染地多為東南亞國家(占80%),分別為泰國7例、越南6例、菲律賓、緬甸及馬來西亞各3例、馬爾地夫2例、印尼、新加坡、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登革熱境外移入病例持續,呼籲民眾出國留意防蚊措施,如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

2024-07-12 10:06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9)日表示,國內上週(7/2-7/8)無新增登革熱本土病例,今(2024)年截至7/8累計166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2例),病例分布高雄市137例、台南市19例、屏東縣9例及嘉義縣1例,並累計2例重症病例;另上週新增6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分別為印尼(3例)、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各1例),今年累計119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2020年至2023年同期(介於5-68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61例為多,其次為馬來西亞18例及泰國10例,境外移入風險持續。 疾管署指出,鄰近之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多較去年同期嚴峻,且持續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

11306護病比

2024-07-09 15:56
11306.xls (22016)

因應COVID-19及流感疫情持續上升,籲請民眾配合口罩佩戴建議及醫療照護機構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保護自己及他人

2024-07-05 17:05
疾病管制署今(4)日表示,國內新冠疫情上升且處流行期,另流感疫情亦處於流行階段,為降低疾病於醫療照護機構內傳播風險,籲請民眾積極配合口罩佩戴建議及醫療照護機構相關感染管制措施,以保護自己及他人健康。 醫療照護機構是包含多樣性微生物菌叢的複雜環境,且病人與機構住民多為具慢性疾病或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一旦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容易導致嚴重併發症或死亡,尤其當社區進入疫情流行階段,醫療照護機構內傳播風險必將隨之增加,為避免疾病於醫療照護機構內傳播,進入醫療照護機構佩戴口罩遮蓋口鼻,不僅可以防止呼吸道分泌物散播,也可降低呼吸道直接或間接暴露於病原體的風險。民眾倘有疑似/感染呼吸道傳染病、出現發燒或呼

6月已新增6例M痘本土病例,呼籲符合對象儘速打滿2劑M痘疫苗,提升防護力。

2024-07-01 17:03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8)日公布國內6月計新增6例M痘(Mpox)本土確定病例,皆為本國籍男性,居住縣市為北部4例、中部2例,年齡介於20多歲至30多歲,發病日介於6月1日至6月17日,因身體陸續出現皮疹、水泡、膿疱等症狀,經醫師評估後採檢通報。疾管署提醒我國自2022年6月23日將M痘列為第二類法定傳染病,截至今(2024)年6月26日累計確診375例病例(353例本土及22例境外移入),其中今年新增16例(13例本土及3例境外),而6月新增6例本土個案,相較4、5月各新增2例,疫情有升溫趨勢,且今年北、中、南及東部均有本土M痘病例,顯示社區M痘傳播風險仍在。 依WHO及各國監測資

禁止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措施

2024-07-01 08:47
      宋志懿醫院禁止性騷擾及性侵害公開揭示   

國際登革熱疫情嚴峻,且近期國內持續高溫及降雨,呼籲民眾出國留意防蚊措施並加強家中孳生源清除,如有疑似症狀請儘速就醫

2024-06-27 17:08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5)日表示,國內上週(6/18-6/24)無新增登革熱本土病例,今(2024)年截至6/24累計166例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其中入夏後累計2例),病例分布高雄市137例、台南市19例、屏東縣9例及嘉義縣1例,並累計2例重症病例;另上週新增1例境外移入病例,感染國家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今年累計108例境外移入病例,高於2020年至2023年同期(介於5-56例),感染地以東南亞國家為主,以印尼56例為多,其次為馬來西亞18例及馬爾地夫9例,境外移入風險持續。 疾管署說明,鄰近之東南亞國家登革熱疫情較去年同期嚴峻,且持續於我國發生境外移入病例,其中印尼及泰國疫情上升

疾管署邀請專家就「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處置」線上開講,盼透過正確適切用藥發揮抗病毒藥物最大效益,同時保障民眾健康安全

2024-06-27 17:04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7)日表示,為使具重症風險因子之COVID-19感染者獲得妥適治療,有效降低感染後導致嚴重併發症及死亡風險,發揮抗病毒藥物最大效益,於今日中午舉辦「新冠肺炎抗病毒藥物處置」線上講座,由衛福部邱泰源部長主持,邀請臺大醫院內科部盛望徽主任就COVID-19抗病毒藥物處置進行演講,期使臨床醫師更了解及熟悉COVID-19抗病毒藥物之使用及診治處置,提供就診個案適切診療與照護。 疾管署指出,自國內發生COVID-19疫情以來,均有持續積極採購儲備抗病毒藥物,同時密切關注國際間抗病毒藥物研發情況,以及參依疾病流行趨勢、藥物最新臨床實證、公共衛生及社會成本效益、專家建議及國

疾管署依世界衛生組織及我國指引,優先使用瑞德西韋和倍拉維等藥物;莫納皮拉韋列為「有條件下使用」之藥物

2024-06-27 17:03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5)日表示,有關近日新冠肺炎抗病毒用藥存量及使用議題,疾管署說明如下: 1.依目前藥物療效的相關研究顯示,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之效果有限,且其藥物作用機轉可能引發安全性疑慮;基於藥物療效的科學實證,世界衛生組織(WHO)及我國SARS-CoV-2感染臨床處置指引,建議COVID-19感染個案,優先使用瑞德西韋(Remdesivir)和倍拉維(Paxlovid)等藥物;而莫納皮拉韋(Molnupiravir)則列為「有條件下使用」之藥物,於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藥物時,有條件使用。 2.無法使用倍拉維、瑞德西韋及其他建議用藥之個案,

年輕族群及女性梅毒、淋病感染人數增加,疾管署呼籲力行安全性行為及定期篩檢治療

2024-06-23 11:55
疾病管制署(下稱疾管署)今(21)日表示國內確診1例先天性梅毒確定病例,為2個月大嬰兒,於今(2024)年6月上旬因發燒至40度就醫,就醫時因有皮膚紅疹、色素沉著及長骨出現骨質異常症狀,醫師通報為疑似先天性梅毒,後經檢驗確診先天性梅毒;醫生進一步對案父及案母抽血檢驗梅毒均為陽性,一家3口一起接受治療中。案母雖於孕期第12週、第32週定期做產檢,梅毒檢驗結果皆為陰性,推測是懷孕32週後至生產前的不安全性行為因而感染梅毒所致。 國際間近年梅毒及淋病疫情呈現上升趨勢,且新生兒先天性梅毒數亦也上升,以美國為例,2022年先天性梅毒病例增加超過3,700例,較前一年上升755%。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